赞比亚铜带省卢安夏盆地地质及找矿勘查方向
- 无痕
-
21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18-11-28 12:18:52
文档简介:
赞比亚铜带省卢安夏盆地地质及找矿勘查方向2有色矿冶第32卷1区域地质背景卢安夏盆地位于赞比亚卡弗(Kufue)背斜西南翼,由一封闭的复式向斜褶皱盆地构成。盆地走向东西,长约23km,南北宽约5km。盆地东部紧闭,西部相对开阔(图1)。褶皱盆地由基底杂岩和沉积盖层两部分构成,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基底杂岩主要包括强烈褶皱中元古代卢弗布黑云母石英片岩,穆瓦纯石英岩、云母片岩,其中有碱性花岗岩、伟晶岩和石英脉侵入到基底杂岩中。上覆沉积盖层由晚元古代至早古生代加丹加超群沉积岩构成(表1)。加丹加超群下罗恩群是加丹加铜带最为主要的同生沉积变质型层控铜(钴)矿床的赋矿层位。下罗群Mindola组由河流相或冲积扇环境的陆源碎屑物组成,其上部则由Kitwe组至穆瓦夏群的细粒碳酸盐岩、蒸发岩等化学沉积岩所覆盖,也揭示了河湖相向滨浅海相沉积环境的转变。昆德龙古群则由陆源混杂沉积岩构成,其底部分布有冰碛巨砾岩标志层,可区别于穆瓦夏群。通过侵入于基底杂岩,就位于加丹加层底部的红色Nchanga花岗岩SHRIMP锆石测年,可知加丹加超群形成时间晚于883-4-_10Mall。表1赞比亚铜带省卢安夏盆地区域地层表Table1StratigraphicTableofLuanshyaBasin,Copper--beltProvince。Zambia区域伴随卢弗里安弧的构造演化,经历了大陆裂谷、伸展、俯冲消减和最终陆陆碰撞等构造运动过程。在卢安夏盆地,断裂构造不甚发育,主要构造样式表现为褶皱构造。复式向斜构造控制了盆地的整体形态,次一级褶皱构造十分发育,并深刻影响了区内地层产状与矿石质量。受褶皱构造的作用,盆地北侧地层较南侧地层倾伏大,通常陡倾甚至发生倒转。卢安夏盆地向西发生构造侧伏,侧伏角约l2。。盆地西部卢弗布区域分布有条带状辉长岩侵入体,辉长岩体侵位于上罗恩群,侵位时间约765~735MaE引。从盆地钻孔揭露辉长岩的情况来看,其一般呈灰绿色一灰黑色,颜色不均一,浅色矿物呈斑块状分布,中、细粒结构,岩石裂隙发育,具硅化和泥化、碳酸盐化、黑云母化等蚀变,岩体中石英脉发育。2区域及盆地成矿特征中非加丹加铜矿成矿带南段赞比亚铜带主要铜矿床的空间排列分布形式呈与Kafue背斜走向相平行的曲线(图2),这可能揭示了深部构造的存在或古海岸线的信息]。主要铜矿床保存在结构简单或复杂的向斜盆地内,而沉积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