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开采沉陷新特点
- 无痕
-
22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18-11-28 11:40:00
文档简介:
西部地区开采沉陷新特点第6期2012年12月矿山测量MINESURVEYINGNo.6Dec.2012doi:10.3969/j.18SI1.1001—358X·2012.06.004西部地区开采沉陷新特点孔素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12)摘要:文中以内蒙古某矿区为研究区域,以开采沉陷观测资料为基础数据,计算了地表移动角量参数,绘制并分析了该区开采沉陷移动规律曲线,得到了西部地区开采沉陷的新特点。关键词:西部地区;开采沉陷;地表移动规律中图分类号:TD3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358X(2012)06—0013—03地下煤炭被采出后,破坏了采区周围岩体内部的原始应力平衡状态,使岩层产生移动、变形和破坏。当开采面积达到一定范围后,起始于采场附近的移动将扩展到地表,引起地表下沉。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忽略了地形和地貌对开采沉陷和地表移动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西部地区的开采沉陷进行研究。结合内蒙古某矿区地表移动观测站数据,对西部地区地表移动规律进行如下探讨和研究:(1)地表移动观测站数据整理与分析(2)地表移动规律的影响,主要分析坡度对倾斜,曲率,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的影响规律。(3)地表移动角量参数的计算。1地表移动观测站情况1.1观测站情况该地区地处丘陵地区,地形复杂,海拔最高+1410m,最低+1350m,地区沟谷主要由风积砂覆盖,第四系松散层厚度5m,坡顶有少量残积土、基本无第四系沉积。本区煤层平均倾角2。,近于水平煤层,主采煤层平均采深220m,自然厚度3.60—9.20m,平均6.32m,观测站正下方回采高度3.4O一4.70m,平均采高4.10m。属全区可采较稳定型中厚一厚煤层。顶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和粉砂岩,局部为细粒砂岩,底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和粉砂岩。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该观测站观测线总长约2.3km,共有94个工作测点,12个控制点。主要包括一条半走向观测线,半条倾向观测线。测点平均间距20m,观测线的布置见图1:观测线布置示意图。1.2地表移动观测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采用6台中海达双频GPS按E级测量进行全面观测,确定各观测点的平面坐标,水准施测采用莱卡NA20自动安平水准仪,首次和末次按三等水准精度要求,其它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起算数据为煤矿地面控制点,控制点与地面近井点坐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