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堂煤矿矿井涌水特征浅析
- 无痕
-
13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18-11-28 11:37:58
文档简介:
观音堂煤矿矿井涌水特征浅析2013年第7期中州煤炭总第211期观音堂煤矿矿井涌水特征浅析刘伟超,李恩花,秦志强(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河南洛阳471023)摘要:为了更好地预测观音堂煤矿矿井的涌水量,掌握其涌水特征,对该矿多年积累的水文实测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矿井的充水变化规律,对矿井突水的可能区段及涌水量进行了预测。预测认为,后期矿井正常涌水量在110~250m/h,最大涌水量与大气降水有密切关系;矿井突水现阶段暂时无法准确预测;对矿井突水应该以防为主,在生产中采取综合措施应对突水事件。关键词:矿井涌水量预测;防突;防治水中图分类号:TD745.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3—0506(2013)07—0043—031概况观音堂煤矿始建于清朝光绪三年(1904年),1931年建成了五号井直井,八号井建于1958年,1965年投产。1985年八号井与五号井贯通,合并为一个矿井(八号井已报废)。该煤矿现为一套生产系统,共2个斜井、5个竖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6万t/a。开采二.煤层,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一次采全高,炮采,自然垮落法控制顶板。二煤层不稳定,短距离增厚变薄现象较普遍。矿体赋存最低标高+100m。目前该矿井开采主要集中在五号井东段。截至2007年底,开拓巷道已掘进至+150m标高,已揭露开拓面积约10.1km,矿井正常涌水量约150m/h,以大气降水及底板水为主。2地层构造2.1地层矿区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地层分区陕渑小区。含煤地层及其下伏上覆地层从地表往下依次分别是第四系(Q)、新近系(N)、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上石盒子组和下统下石盒子组、山西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本溪组Cb)、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含煤地层总厚512.20m,含煤21层,煤层平均厚8.81m,主要可采煤层为二,煤层,埋深39.00~631.00m,煤层底板标高为+570~+100m;煤厚0—29.76m,平均厚4.00m。收稿日期:2013—04—11作者简介:刘伟超(1984一),男,河北保定人,助理工程师,2006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大学,现从事煤田钻探和地质技术及项目管理工作。(1)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m)。为含煤地层的下伏,厚0~30.00m,岩性为灰色、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泥质含量较高,致密坚硬,裂隙发育并充填方解石脉,富集黄铁矿,偶见薄层角砾状灰岩。
评论
发表评论